官方带头偷韩驻华领馆炫耀韩国饺子源自韩文
这是一张韩国美食对华宣传海报:上面用中文清楚地写着“韩国饺子”四个字,旁边还有修饰语“热气腾腾,馅料饱满”。
在饺子发源地的中国公开推广所谓的大韩美食“韩国饺子”,这个操作手法的确让许多中国网友没有想到。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发出这张韩食宣传海报的背后组织者,居然是韩国官方机构——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而且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发布出来了。
如今被中国网友发现并曝光:每次都是这个青岛的韩国领事馆在找事儿。
官方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成为韩国剽窃中华美食的最新动向。
一、韩国驻华领事馆曾公开在中国推介韩国饺子,宣称外国人都喜欢的大韩美食
春节期间,网友发出一组图片:来源于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的官方中文账号。
这是韩国领事馆几年前在官方中文账号上发布的一组韩食宣传海报,重点就是对中国人推介所谓的大韩传统美食——韩国饺子。
看看下面这张海报:直接用了“抓住外国人味蕾的韩国饺子”这样的标题。
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宣称:韩国饺子如今已经抓住了许多外国人的味蕾,留下了许多试吃评论。这些评论可以让人感受到外国人对于韩国饺子的热情。
这家韩国领事馆专门放出了韩国饺子的制作方法。
许多中国网友看了之后都发出质问:“这不就是中国饺子的做法吗?怎么又变成韩国民族美食了?”
这家韩国领事馆大概觉得意犹未尽,又继续发图,宣称韩国饺子可以做成多种形式:有水饺,有煎饺,还有蒸饺。
还标明出处为韩食网站。
看到下面这张图片,中国网友完全抓狂了:请问韩国人,这跟我们的饺子有什么区别?你们这边就直接照搬过去,打上了韩国饺子的标记开始到处吹嘘大韩美食?
二、中国是饺子的真正老祖宗:饺子的历史比韩国的历史长得多
可以这么说,饺子在中国的历史,远远超过韩国本身的历史。
尽管这样说有些打韩国人的脸,但却是亘古不变的事实。
早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饺子的雏形,那时叫“月牙馄饨”,三国时期的张揖所著《广雅》一书,就提到了“月牙馄饨”这种食品。
历经南北朝和隋唐以及五代十国,到了北宋,饺子被称为“角儿”,外形和做法跟如今的饺子基本相同。
春节吃饺子的民俗则是在明代时期开始出现。
而饺子作为一种食品传入半岛,则是在公元11世纪的高丽时代。
这个时候距离饺子最初在中国诞生,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之久。
至于在韩国大规模流行,成为国民食品,则是19世纪之后的事情了。
从上面的历史可以看出,当饺子最早在中国出现的时候,古代韩国还要等几百年才会在半岛上出现。
如今居然跑到饺子的老祖宗这里来推广所谓的“韩国饺子”,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三、韩国人为撇清韩国饺子跟中国的关系,居然发明了个英文新词“MANDU”
在社交平台上,一名中国网友晒出了下面这张图片。
韩国人为了在国际市场宣传他们的饺子跟中国没有关系,属于韩国民族传统美食,居然给韩国饺子发明了一个新的英文词汇“MANDU”。
就如同韩国人为了证明韩国泡菜跟中国泡菜毫无联系,直接给韩国泡菜起了一个中文名称“辛奇”,还要求中国使用这个名称来指代韩国泡菜。
结果在中文社交平台上沦为一场被人取笑的闹剧。
这让人想起当年韩国人为了不让人以为首都汉城的名称由来受到中国影响,直接把已经叫了多年的“汉城”改为“首尔”,同样要求中国必须使用这个名字来称呼韩国首都。
许多网友回忆说:早知道就应该把“汉城”这个名称一直叫下去。
四、中国网友评论:万万没想到,连韩国领事馆都下场偷饺子了
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这组关于韩国饺子的对华宣传海报,引发了许多中国网友的围观和评论。
不少网友都有共同的反应:在韩国人愈演愈烈的文化剽窃中,想不到连韩国领事馆都亲自下场偷饺子了。
一名澳大利亚的华人网友评论说:“以后汉堡改称韩国汉堡,法棍改叫韩国法棍,所有美食都是起源于韩国。”
这条评论获得了30多人点赞。
另一名北京网友则表示:“从图片上看,韩国饺子包完了饺子再把两头捏住,这个操作也是中国发明的,叫回头饺子,清代北京有这种小吃——炸回头。”
这个评论同样得到了30多名中国网友的点赞。
浙江网友则感慨说:“我家包饺子跟图上差不多,包好后首尾相连就变成个圆的。过去这么多年,我才知道居然是韩国手法。韩国人真的是把什么东西都能装进自己的文化里面。”
“韩国人教中国人包饺子?这不是相当于印度人教巴西人踢足球吗?”
“连饺子这种公认的中国美食都敢偷,韩国人自信心是越来越强了。”
“现在偷东西都开始让官方下场了?韩国人确实在文化剽窃这方面上下齐心。”
对于韩国驻华领事馆推广韩国饺子,你是如何评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