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S秘书处建议通过澳大利亚将侏儒蓝
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第十九届缔约方大会(CoP19)将于年11月14日至25日召开。10月14日,距离CoP19开幕还有整整一个月的时间,CITES秘书处公布了52项提案的最终建议结果。其中,秘书处建议通过澳大利亚将侏儒蓝舌蜥蜴(Tiliquaadelaidensis)列入CITES附录I的提案。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是CITES公约的观察员机构,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中国绿发会将组建代表团前往巴拿马实地参会。中国绿发会国际部现将最终建议的相关内容编译发布,供读者参考。
侏儒蓝舌蜥蜴(拉丁学名:Tiliquaadelaidensis),英文名:Pygmybluetonguelizard,脊索动物门(Chordata)爬行纲(Reptilia)蜥蜴目(Sauria)石龙子科(Scincidae)青舌蜥蜴属(Tiliqua)。
图源:网络
该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Redlist)濒危物种(EN)。
图源:IUCN
应澳大利亚的要求,侏儒蓝舌蜥蜴自年6月22日起被列入附录III。这是该物种第一次被提议列入其他附录。
图源:Species+
建议的目的和影响
该建议力求根据《公约》第二条第1款,将侏儒蓝舌蜥蜴列入附录I。如果该建议获得通过,这些物种的所有标本的国际贸易将根据《公约》第三条的规定受到管制。
符合附录准则
侏儒蓝舌蜥蜴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尽管它在当地的法律地位受到充分保护,但众所周知,它存在于国际贸易中。支持者认为,贸易已经或可能会对该物种的地位产生有害影响。AltherrS等人()指出,在德国、俄罗斯联邦和英国,至少有17个标本在贸易中,每只约-美元。
支持者认为,该物种符合附录I的条件,因为它的分布区域有限,还有几个威胁因素,包括在极少数地点的碎片化出现,对内在和外在因素的高度脆弱性,以及观察到的分布面积、栖息地面积和亚种群数量的减少。根据推测的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下降,该物种在野生环境中也显示出明显的种群数量下降。
据说该物种分布的范围约为平方公里,但在这一区域内,实际的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分布在33个离散的地点之间,这些地点之间没有物种的连接。年已知有10个种群;从那时起,又发现了22个种群(Duffyetal.),但在此期间,由于住房开发或其他原因,一些种群也消失了(Fenneretal.)。该物种具有高度脆弱性的外部因素,如栖息地的丧失和土地利用(农业)做法的变化。总的来说,自年重新发现该物种以来,似乎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亚种群数量、分布面积或栖息地面积有所减少。
缺乏对该物种状况的准确了解意味着很难确定该物种在野外的种群规模是否出现了显著下降。支持声明称,估计野生侏儒蓝舌蜥蜴数量在10,只以下,可能在5,只左右,但没有说明这些估计的来源。几乎没有证据表明该物种在过去10年或三代中减少了50%或更多。该物种的历史地位鲜为人知。尽管缺乏充分的证据,但该物种可能在年之后出现了广泛的数量下降,在年至年之间根本没有关于该物种的报告。从生境面积和质量的下降可以推断,下降到基线的5%-30%。
其他考虑因素(包括缔约方大会的相关建议)
最近将该物种列入附录III应有助于解决任何正在进行的从澳大利亚非法交易该物种标本的问题。将该物种列入附录I将意味着在澳大利亚或其他缔约方为商业目的繁殖该物种的任何标本持有者都需要根据关于为商业目的而圈养繁殖附录I动物的操作登记的第12.10号决议(CoP15修订版)进行注册。这将保持对商业目的培育的标本贸易的国际监督。
结果
侏儒蓝舌蜥蜴存在于国际贸易中,在秘书处看来,它似乎符合关于修订附录I和附录II的标准的第9.24号决议(CoP17修订版)附件1附录I的生物标准,因为它的分布范围有限且分散,而且可以推断其种群规模经历了明显的历史下降——最近下降的证据不太清楚。
建议
秘书处建议通过这项建议。
本文编译自CITES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9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