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人民币汇率波动企业急需重视汇率风险

来源:《中国外汇》作者

荣蓉王亚亚章蔓菁《中国外汇》记者要点伴随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不同的汇率避险主体面临着不同的境遇,越早树立风险中性理念、组建专业避险团队的企业,在应对汇率波动方面的能力就越强。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升有跌。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偏弱:5月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和收盘价较年初分别下跌2.4%和2.8%。但自6月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止跌回升、震荡上行。截至11月2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和收盘价较5月底分别上升7.8%和8.1%。在多位市场人士看来,本轮人民币升值具有坚实的基础——我国经济率先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复苏、中美利差拉大,以及美元指数走弱,均为推动人民币汇率走势上扬的重要因素。而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这种宽幅波动,无论是对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的企业,还是对从事跨境投融资活动的企业,都是一次实打实的考验。不同类型、不同管理风格的企业,都在这场考验中现出“真身”。中型进出口企业:市场“应激”反应分化“当前,出口企业汇率避险情绪较为强烈,多数企业正在签订明年出口订单,都将汇率风险防范纳入合同谈判中。”中信银行合肥分行国际业务部专家袁田军对《中国外汇》记者表示。他从事银行国际业务十余年,所接触的都是安徽省各大进出口企业。据他观察,面对此轮人民币快速升值行情,进出口企业的表现有所分化。6月初,人民币处于快速升值初期,多数出口企业处于观望状态,对市场波动的反应不够迅速,主要是内心对人民币汇率抱有均值回归的想法。即使在出口订单谈判之际,这些企业也没有将汇率波动的因素考虑进去。而从6月到11月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快速攀升了8%,出口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形势的严峻。“眼下,向银行咨询汇率风险管理业务的出口企业越来越多,都开始考虑锁汇了。”袁田军表示。与出口企业不同,面对此轮人民币快速升值,进口企业在升值初期就触发了较为明显的避险情绪。据袁田军观察,在人民币汇率升至6.9、6.8左右时,就有很多进口企业着手锁汇避险;但随着人民币进一步升值,进口企业锁汇动力反而有所减弱。“这个时期,进口企业前期锁汇单子有一定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锁汇积极性;另外,这些企业认为,人民币目前处于一个缓慢升值或是稳定阶段,所以当前进口企业避险动力趋弱,避险需求又开始在逐渐减少”。与袁田军观察相一致,北京汇金天禄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外汇策略师王洋也感受到多数企业在此轮市场快速波动中的被动。王洋长年从事汇率避险咨询工作,为各类企业提供外汇避险方案。他认为,长期以来,多数涉外企业在汇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盲区:一方面,大多数企业汇率风险敞口对冲比例较低,有的企业甚至不进行任何金融避险;另一方面,即使是开展汇率套保业务的企业,很多也是从套利的角度进行风险操作,而不是从锁定风险的角度去套保。多数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呈现出短期、阶段性的特征,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应对方案,对相关避险产品的认识和使用也比较简单。“今年这轮市场波动,让很多企业感受到了痛点。当前,汇率避险市场明显被激活,很多企业开始关心锁汇操作,一些企业集团也着手建立全面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王洋说到。民营中小企业:急需重视汇率风险作为外贸企业大军的一员,这轮汇率波动也给众多民营中小企业再次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浙江某工艺品出口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李阳(化名)接受《中国外汇》记者采访时谈道:“在这一轮人民币升值行情中,企业在升值初期进行了锁汇,但现在已经不锁汇了。主要是老板认为目前没有锁汇的必要,这个时间与其锁汇,还不如选择敞口暴露。如果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我们就准备过一段时间再结汇,因为企业目前运营情况还可以,没有紧急结汇以补充现金流的需求。”据了解,该企业年营业收入达上亿元人民币,美国是其最主要的出口市场。而公司也在此轮人民币汇率升值过程中,由于未能及时锁汇,蒙受了一定的汇兑损失。在李阳看来,虽然“8·11”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双向波动渐呈常态化,但企业自身的汇率风险管理认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提升,既没有树立起牢固的风险中性意识,更没有搭建起科学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要不要做套期保值由老板说了算。如果老板不注重汇率风险管理,财务部门也不愿去实施套期保值,汇率风险管理的随机性较大。“广大民营企业的汇率避险主要依赖于公司老板。老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0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