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印钞,我就涨价大反击来了刘晓博说
原创刘晓博
一场资源国家和经济大国之间的“世纪大博弈”,正在拉开序幕。
这场博弈里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发达国家拼命印钞,以抵御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资源国家,尤其是以智利、秘鲁、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南美、大洋洲国家,则开启了大宗商品涨价模式。
概括起来就是:你敢印钞,我就涨价。你(发达国家、经济大国)想收割全球,对不起,我(资源国家)就专门收割你。
至于中国,也被迫选择了“涨价”,涨的是人民币的价格(汇率)。
这背后,仍然是逆全球化、民粹主义和本国优先思维在起作用。
总之,这是一个撕破了温情脉脉面纱的时代:每个国家都要活下去,每个执政党都希望成功,而大家要么缺钱,要么缺疫苗,要么缺支持率。
于是,资源就成为最大的救命稻草。
必须让救命稻草“最大化”,才能保证利益交换,否则就无法生存下去。
先看智利。
疫情之前,智利就面临着基本国策的重大变化;疫情到来,则让这一调整更加迫在眉睫。
这个基本国策的调整,就是从“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向“强化政府调控作用”转变;方式是修宪。
智利目前的宪法,是皮诺切特军政府于年颁布的(有过四次小修订),被认为在经济上过于自由,过于保护私有化,造成了贫富差距的拉大。此外,还允许私立大学追求利润,造成教育不公等。
去年10月,智利举行修宪公投,结果超过78%的人支持修宪。按照程序,智利或将在年完成修宪。
修宪尚未完成,但修宪中的精神已经开始影响经济领域的决策。今年3月,针对铜、锂生产商加税的方案,已经初步通过。
该法案提议,将对年产量超过5万吨碳酸锂和1.2万吨铜的企业按照开采矿产品价值从价计征3%的权利金。
目前在智利的矿业公司要缴纳27%的公司税,基于生产利润征收5-14%的矿业税。如果实施新的权利金制度,企业纳税税率将高达44%。
当然,全球的铜价、锂价也将随之上涨。
上图是全球铜矿石产量的分布图,可以看出智利是第一大生产国,占全球产量的28%。所以智利有足够的能力,来影响全球铜价。
上图是锂资源分布图,智利占了全球的43.8%,接近于垄断地位。而锂资源堪称“新时代的石油”,被广泛用于新能源车、电池、日用电子产品之中。
如果智利撬动全球锂价,影响将会十分巨大。
智利反手“薅”发达国家“羊毛”的做法,让秘鲁脑洞大开。
于是,又一个国家开始磨刀霍霍了。
秘鲁将在6月6日选出新总统,目前两个候选人中,被认为最有可能当选的是左翼工会领袖、自由秘鲁党候选人佩德罗·卡斯蒂略。
佩德罗·卡斯蒂略现年51岁,他在竞选中承诺修改宪法,推进矿产、水力发电等行业的国有化,扩大政府在经济中的参与度。
看到了吗?也是要修改宪法,也是要“扩大政府在经济中的参与度”。
最近佩德罗·卡斯蒂略在推特上分享了一份文件,提议效仿邻国智利,对铜销售征收重税。
这简直就是照葫芦画瓢,直接抄作业。
为什么这类主张容易受支持?因为之前的经济全球化、市场自由化,只让少数人享受了资源国家的红利,没有让全体老百姓受益。
所以,要修宪、改变国家道路,在优势资源上加税(或者加大国有化力度),来收割全球,然后让老百姓分享。
这是典型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思路。
而且是打的是外国土豪,分的是超额发行的美元、欧元,老百姓当然个个鼓掌,充满期待。
至于最终是什么结果,或者说带来什么负面作用,暂时没有人考虑,也想不明白——先干了再说!
再看一下全球铜矿产量的分布图:
没错,秘鲁是第二大国,占了13%的国际市场份额。加上智利,就控制了全球铜矿石的41%。
那国际铜价,岂不是要飙起来?
恐怕会的。
上图是伦铜的走势图,右侧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就是在疫情爆发后出现的。
全球货币超发,本来就刺激铜价上涨。更何况,背后的资源国家还要改变国家道路,要国有化、加税。这等于杠杆加杠杆,大宗商品价格怎么能不飙升呢?
用独门资源来跟对手博弈,或者收割全球,其实早就是一种国家战略了。
另外一个正在发生的案例是:澳大利亚用铁矿石反击我们。
澳大利亚在美国“印太战略”里冲锋在前,多次挑衅中国。于是,中国出手反击。本来,双方贸易摩擦主要在“澳大利亚比较容易被替代的商品”里出现,比如红酒、龙虾之类的。
但澳大利亚也不傻,开始用铁矿石反击中国。因为澳大利亚产的铁矿石,占中国进口量的60%以上。以年为例,中国一共进口铁矿石11.7亿吨,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了7.13亿吨,总金额大概在亿美元左右。
中国之所以在铁矿石上高度依赖澳大利亚,一是因为中国自己的铁矿石品位不高,而澳大利亚的矿石比较优质;二是澳大利亚距离中国远比巴西近,运费比较低。
结果今年一季度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一下子大涨了60%以上,按照年进口量预估(假设汇率不变),仅在铁矿石上澳大利亚就可以多赚中国多亿美元。
而中国钢铁行业年的全部利润,也不过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才多亿元。
难道我们就没有反击的手段了吗?当然有,人民币升值,就是手段之一。
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比较强,就跟大宗商品涨价过快有关。通过汇率上涨,可以抵消部分涨价因素。
但问题是,人民币升值过快,对于出口企业会构成较大负面作用。现在很多国家疫情尚未控制住,所以增量订单不断涌向中国,人民币升值一些问题不大。一旦疫情控制住,升值对外贸的压力就会比较大。
中国还可以选择的制衡办法有:让我们的产业升级,挣技术含量的钱、品牌的钱、标准的钱,而不仅仅是粗加工的钱。
此外,就是尽量让大宗商品供应多元化等。
这篇文章想告诉大家的是:铜的价格,未来几个月可能会有剧烈波动,涨价因素更强一些;此外,锂等资源在新能源、新经济中的重要性在提升,有望成为石油的替代品(号称“白色石油”),这些新资源的价格也会上涨。
而这些资源的涨价,一定会反映到股市里。
这是资源国家在货币泛滥时代的反击:你敢印钞,我就涨价。
而中国正通过人民币升值、调整税率杠杆、规范市场交易等方式,试图缓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避免经济陷入可怕的“滞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