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生态与环境组织城市绿地人均60平方
今夏,北京遭遇了两次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一是7月10日一场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暴雨袭击,一度造成市区交通阻塞甚至瘫痪;二是8月27日一股强烈的“尘卷风”,造成朝阳区某工地人员伤亡的悲剧。气象专家认为,城市建筑规划失衡,如大面积水泥和柏油路面,增加了局部极端天气的发生概率。
众所周知,大面积进行绿化,植树种草,是减少上述灾害的一劳永逸的好办法。但在当前的城市绿化中,却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城市林木覆盖率。不久前,北京某报就有“本市林木覆盖率达47.5%”的报道。乍一看,还以为北京城市的林木覆盖率将近一半了,其实它是将郊区、郊县林木都计算进去而得出的结果。很显然,郊外的林木覆盖再高,也不能解决市区的热岛效应。要是人口集中的北京城区,拥有了以上林木覆盖率,那才是一个好消息和大喜事。二是城市绿地指标。按有关规定,住宅小区内要有足够的绿化面积,新建住宅社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旧住宅区不低于25%。实际上有很多旧住宅区根本未达标。还有高层住宅绿地率,按说只能提高不能降低,但商住两用的高层建筑,往往位于黄金地段,我们对其绿化要求却是个“空白”。
联合国有关生态与环境的组织认为,城市绿地面积达到人均60平方米标准,才是人类最佳生存生活的城市。波兰首都华沙人均绿地90平方米,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人均绿地70.5平方米,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人均绿地70平方米,而我国的标准是城市人均公共绿地为6平方米,尽管计算方法不同,但即使加入若干项目,也难达到20%。
我们采取低水平标准建设园林城市,这是国情所决定的。然而,不少健康住宅的楼盘广告,却刻意标明40%以上的绿地率,作为其促销手段。殊不知,这离国际标准居住区绿地率为50%的健康标准还有很大距离。有关的调查显示,所谓40%的绿地率,有70%绿化面积是种植草坪,而草坪与林木的绿化效果却相差很大。科学实验表明,一株成年繁茂的阔叶乔木,叶面总和是树冠占地面积的75倍,花草灌木仅为5~10倍。林木叶面积大,其制氧、滞尘、杀菌、改变小气候等功能特别强。而草坪绿化就有些“中看不中用”了。因此,现有城市绿化指标还有待改进。同时,将郊区、郊县林木计算为城市林木覆盖率,不如单列出一个城区林木覆盖(或绿化)率的数据,不仅可避免“混淆视听”,还更能说明问题。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