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年间绘制的世界地图,引领时代潮流
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世界地图的中心的?
每个国家的地图,都会将自己的国家置于中心。但中国的世界地图是什么时候变成这个样子呢?
明朝万历年间,传教士利玛窦与太仆寺少卿李之藻,绘成《坤舆万国全图》。年,明神宗万历三十年,中国首次出现在了世界地图的中心。
地图由6幅条屏组成,长3.8米,宽1.92米。“坤舆”是什么意思呢?坤很好理解,是大地的意思。而舆的本意,是“车厢”。这里取其引申义,是承载的意思。所以“坤舆”二字,都有承载之意。
这幅地图的精密程度很高,还绘有奇珍异兽,天文地理图,一眼看上去,几乎与现在的地图没什么差别。
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这幅地图上没有澳洲。
并不是利玛窦与李之藻犯的错误,因为在绘制这幅地图的时候,澳大利亚还没被发现呢。
地图上一共标记了个地名,其中有多个,在同时期的西方地图上都没有出现过。而且有一些西方地图上的美洲、非洲,地名都是根据中文发音音译的。可以说这幅地图,引领了时代潮流,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郑和下西洋时沿途到过的地方,在地图上都有所体现,比如非洲的黑人国,就有所标记。李之藻写的注释是:“此地俱近日,故国人身尽黧黑,不服衣裳,发皆捲短。”
就是说,这里离太阳很近,当地人皮肤黑,不穿衣服,头发是卷的。的确,赤道地区离太阳很近,李之藻的注解没错。
地图画成之后,神宗万历皇帝非常喜欢,于是命匠人临摹12份。如今仍有7份原刻本留存于世,法国、意大利和日本都有保存。
而中国保存的宫廷摹绘版本,如今是南京博物院馆藏的国宝之一。年,一位16岁的少年韩博文在北平的古董市场上发现,以家传的古玩知识判断,这一定是一件宝贝,于是当场买下。回家让父亲鉴别,确认这图正是当年利玛窦和李之藻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
北平历史博物馆听说此事之后,立刻托人重金收购。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许多文物被转移到了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其中就有这幅《坤舆万国全图》。后来,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成了现在的南京博物院。如今,人们仍能到南京博物院,欣赏这幅领先于时代的世界地图。
你去过南京博物院吗?你曾经看过哪件印象深刻的文物呢?留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