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印度化rdquo的马来

白癜风怎么办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7707186.html

涌动南洋①:“印度化”的马来群岛

弗洛勒斯人、巽他古陆、马来人、帕拉瓦文字

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和大洋洲的交界处是一个庞大岛屿地带,这里至少有个岛屿,分布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些国家之中。19世纪的时候欧洲殖民者以本地马来人的名字将这一地区命名为“马来群岛”。

在马来群岛的两万多个岛屿之中,印度尼西亚拥有其中超过个岛屿,包括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这些巨型岛屿,也包括巴厘岛、龙目岛这些小岛。印尼是马来群岛中最主要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扼守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航线,具有成为地区性大国的潜质。今天我们就开始深入探寻印尼和马来西亚的历史,了解马来群岛这片影响世界历史的重要区域。

本文包括三部分:

一、巽他古陆

二、马来人

三、印度化时代

一、巽他古陆

年,在印度尼西亚中部弗洛勒斯岛的一个洞穴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原始人类的骨骼化石。这些骨骼化石非常奇怪,它们的形状和现代人比较相似,但是尺寸却要比现代人小得多,显然是更加古老的原始人类;但是经检测,这些化石最晚的年代是在五万年前,可这一时期除了已知的智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之外,还从未发现过其他的人类化石。

弗洛勒斯人(左)与智人身高对比图

之后陆续在弗洛勒斯岛上的其他骨骼化石和石器都表明,这些被命名为弗洛勒斯人的原始人类是一种比智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都要更加原始的直立人,他们可能早在万年前就已经抵达了弗洛勒斯岛,并在这里一直繁衍生息了数十万年,直到遇到了我们智人的祖先。

为什么在弗洛勒斯岛上会存在如此古老的直立人呢?这就必须要提到弗洛勒斯岛周边的地质环境了。

回到海平面低于现在一百米左右的五万年前,弗洛勒斯岛和周边的苏拉威西岛、龙目岛的大小和现在相比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它们附近的海底非常深,即使海平面大幅下降它们也仍然还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小岛。如果有原始人类意外进入弗洛勒斯岛,他们在几十万年间几乎不会受到外界生物的影响,因为他们处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岛。其他原始人进不来,自然也就让弗洛勒斯人得以长时间生活于此了。

萨胡尔古陆和巽他古陆示意图

弗洛勒斯岛在帝汶岛西部

但是马来群岛其他区域的岛屿就大不相同了,当海平面降低一百米之后,马来群岛西部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马来半岛将组合成为“巽他古陆”,东部的新几内亚岛和澳大利亚则成为“萨胡尔古陆”,这两片古陆都非常广阔。特别是巽他古陆,它直接和亚欧大陆相连,原始人类能够在冰河时期海平面下降之后从非洲出发,沿着南亚的海岸线顺利的抵达巽他古陆地区,古人类和古生物可以轻易的进入巽他古陆。

现在澳大利亚的原住民(AustraliaAboriginal)就是在五万年前从巽他古陆跨海抵达萨胡尔古陆的(《澳大利亚原住民从哪来?》)。而且很有可能当年澳大利亚原住民的祖先就曾经代表晚期智人“会见”过封闭已久的弗洛勒斯人,甚至澳大利亚原住民的祖先可能就是灭绝了弗洛勒斯人的“罪魁祸首”,因为弗洛勒斯人灭绝的时间与澳大利亚原住民抵达澳洲的时间几乎是一致的。

马来群岛内部结构示意图

通过了解弗洛勒斯人的历史我们也了解了马来群岛内部的不同次级区域。马来群岛西部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这几个被统称为大巽他群岛的大型岛屿,它们之间联系十分紧密、人类活动频繁;东部的新几内亚岛则与澳大利亚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中南部弗洛勒斯岛、龙目岛、帝汶岛所在的小巽他群岛则相对孤立、物种也相对原始,和马鲁古群岛一起处在东西过渡地带。

二、马来人

明白了马来群岛的大致地理状况,接下来再来看看生活其上的原始族群,他们就是“马来人”。狭义的马来人是指分布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等地的马来族,而广义的马来人可以指代整个东南亚群岛地区的原住民,包括人口比马来族多得多的爪哇族和巽他族。

马来人的具体来源目前还不太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马来人是多种族融合的产物,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

澳大利亚土著人迁徙路线图

“东非-印度-东南亚沿海高速公路”示意图

(10万至5万年)

首先马来人可能与数万年前的晚期智人有关,他们沿着“东非-印度-东南亚”这条“沿海高速公路”抵达马来群岛。既然五万年前的澳大利亚原住民祖先可以途经巽他古陆抵达萨胡尔古陆,那这些古人类也可能会有一部分停留在了巽他古陆之上,只不过因为现在海平面上升的缘故,原本的“高速公路”以及古人类的痕迹都已经深藏在海底了。

另外一个可能的影响是五六千年前从中国西南地区南下而来的南亚语系人群。这些族群先要经过地形复杂的中南半岛,再继续向南穿过狭窄的克拉地峡来到马来半岛地区。现在在马来半岛的塞芒人可能掌握了南亚语系的晚期智人,不过这部分群体并没有对马来人产生太多直接的影响。

古马来人来源示意图

南岛人迁徙路线图

(四千年前至今)

对马来人影响最深刻的应该是四五千年前从中国东南地区南下的南岛语系人群,他们可能就是创造长江下游稻作文明人群的后裔。南岛人穿过台湾海峡、巴士海峡进入马来群岛地区,最迟到公元一世纪的时候,他们已经迁移到了东南亚、太平洋各地。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他们还将继续迁移到非洲东海岸的马达加斯加和太平洋深处的复活节岛,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出色的海上族群。

和马来人存在狭义广义的区别一样,马来语也同样具有此类特点。广义的马来语可以指代马来人的所有语言,包括马来语以及与马来语极为相似的印尼语。而狭义的马来语则更多是政治概念,是指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文莱所使用的官方语音,并不包括印尼语。

马来语使用范围示意图

有趣的是,狭义的马来语是以印尼境内廖内群岛的马来语作为标准音的,而印尼在建国之后才将廖内群岛的马来语改名为印尼语,所以印尼语和马来语其实完全就是一种语言。对印尼来说,他们选择了一种使用人数更少但更加“国际化”的语言作为官方语言,而主动放弃了更多人使用的爪哇语和巽他语。

三、印度化时代

我们曾经在讲述阿富汗的时候提到过“浪潮”的概念(《阿富汗所经历的“帝国浪潮”》),古代历史上亚欧大陆中心的一波波族群浪潮在经过阿富汗后向东抵达印度这个“洼地”地区。通过前文对原始人类迁徙的了解后,早在远古时期,“浪潮”在抵达印度之后并没有完全停歇下来,它们继续向东跨过孟加拉湾涌向了东南亚地区。

从地形上看,印度和东南亚地区不仅山水相连,而且都是相当开放的地形,加上相似的纬度,这两大区域之间的交流一直非常频繁。我们前文说到的“东非-印度-东南亚沿海高速公路”正是这两大区域联系的重要通道与纽带,古人类和古文明可以快速自西向东抵达马来群岛。

印度文明传播示意图

“印度化”的浪潮从古延续至今,在公元后的第一个千年里,正是来自印度的宗教、文字等文明要素提升了马来群岛地区的文明层次。

根据印度古文献的记载,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左右印度的婆罗门教就已经传播到了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而印尼的爪哇岛上也出土过公元一世纪的印度教神灵雕像。所以早在两千年前,印尼所在的马来群岛就已经开启了“印度化”的时代,婆罗门教以及印度教这两种印度主流宗教都传播到了马来群岛。

印尼爪哇岛婆罗浮屠佛教寺庙遗址

(始建于公元八世纪)

印尼爪哇岛普兰巴南印度教寺庙遗址

(始建于公元九世纪)

除了在印度主流的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信仰,脱胎于婆罗门教的佛教也在古典时期进入了马来群岛。7世纪之时,在苏门答腊岛东南部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佛教国家,中国曾有僧人来此学习佛法;到8世纪,爪哇岛上还修建了一座非常宏伟的佛教寺庙——婆罗浮屠,爪哇岛上形成了印度教和佛教并立共融的局面。

苏门答腊岛出土的帕拉瓦文字石碑

(公元年)

接受印度宗教的同时,马来群岛也接受了印度的文字系统。印尼苏门答腊岛出土过一块刻于公元年的石碑,石碑上刻满了古马来语文字。这种古马来文其实是印度的帕拉瓦文字,是四至七世纪流行于南印度的一种古印度文字,后来帕拉瓦文字被印度人带到了马来群岛之上,成为了古马来人的通用文字。

结合了南岛族群的人种和语言、印度的宗教和文字,在古典时代早期,马来群岛已经初步形成了独特的古代马来人群体。古马来人在人口稠密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形成了庞大的社会网络,建立起了许多城邦国家,未来他们的后人将在此基础上开启一个更加波澜壮阔的时代。

下期我们将继续马来群岛的探索,一起来看看古典时期马来群岛上建立的几个强大国家,也来了解古代中国与马来群岛之间的联系。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链接

●澳大利亚原住民从哪来?

●阿富汗所经历的“帝国浪潮”

●文莱——“中国外戚”帮助立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9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