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基本知识总结农业

高考地理基本知识总结农业

一、农业区位选择

1.农业的分类:按生产对象分为种植业(耕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按投入产出分为密集农业(集约农业)、粗放农业,按产品用途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2.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

(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3.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气候

光照

光照的强弱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有机质积累多;光照等同于年太阳辐射总量,与纬度(低-充足)、海拔(高-丰富)、天气/气候(晴天多,光照好)

如棉花分布于光照充足的地区

热量

积温直接影响作物的品种和耕作制度(熟制);纬度低,热量充足,生长快;纬度高,热量不足,但低温也有病虫害少的好处;温带则谈夏季热量充足

热量还与生长周期有关,热量充足,生长周期短;热量条件差,生长周期长,有机质积累多

如冬小麦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春小麦分布于中温带和寒温带

降水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的利用状况、生产能力等;降水适中且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降水过多易造成洪涝,过少易造成干旱。

降水量mm,宜发展水田农业;mm~mm,宜发展旱作农业;mm~mm,宜发展畜牧业

昼夜温差

昼夜温差大,有机质积累多,农产品品质优良;昼夜温差与纬度(低-大)、海拔(高-大)、天气(晴天-大)、海陆(内陆-大)等有关

如新疆瓜果甜与其昼夜温差大有关

气象灾害

寒潮、低温冷害、台风、洪涝、干旱等制约农业发展

地形

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机械化水平;地形平坦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坡度25°,宜发展种植业;坡度25°的山地,宜发展林牧业;低洼易涝地适合发展渔业

土壤

土壤的肥力、厚度、酸碱度、墒情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如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黑土适宜种植大豆

水源

干旱地区,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

在年降水量少于mm的地区,种植业要布局在灌溉水源充足的地区

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影响因素: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有机质积累多;昼夜温差大,有机质积累多;作物生长周期越长,养分积累越多,品质好;气温低,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土壤矿物质含量高,富含微量元素;水质优良;远离城市,环境质量好;农业技术水平高,品种优良。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4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