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英语角享受与陌生人讲英语聊文化川观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吴梦琳摄影郝飞)12月7日晚7时许,天气突然降温,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体育馆门口,人群逐渐聚集起来,围成大大小小的圈子,他们在这里用英语海阔天空地畅聊,气氛火热。

这就是有名的川大英语角,大约20年前就已形成,一直持续到今天。没有专门的人组织,每周五傍晚7点左右开始,大家自发地聚集在这里,直到到深夜11点才逐渐散去。参加活动的人数,多时超过人,少时也有几十人。其中,既有川大学生,也有各行各业的市民,甚至还有慕名而来的游客。他们享受着在这里花几小时与陌生人自由地谈天说地的氛围。#SplitPageHere#

85岁眉山老人14年每周坚持参加

在英语角,有一位“传奇人物”,许多来到这里的人,都想跟他聊上几句。他,就是85岁的眉山老人陈汉襄。

今年是陈汉襄参加英语角的第14个年头。他家住眉山青神县,每周五下午,他都要乘2个小时大巴车到成都,再转公交车到川大。参加完英语角交流之后,在川大附近旅社休息一晚,第二天再赶回青神,风雨无阻。

“天气这么冷,您也来了呀!”7日晚7时许,陈汉襄又准时出现在英语角,不少人跟他打招呼。现在他的体力不太好了,到了之后就坐在旗台上,等着新老朋友来找他聊天。随着年岁增长,陈汉襄的右耳基本听不见了,别人说话时,他就把左耳凑上去。但他的英语水平却并未退步,不管谈论什么话题,他都表述清晰,且十分流畅和地道。

“您今年多大了呀?”“什么时候开始学英语的呀?”陈汉襄一坐下,就有人围上来问。实际上,这些问题陈汉襄已经被问过无数次了,但他依然很有耐心地回答。

其实,陈汉襄是退休后才开始学英语的。背字母表,对照着字典查单词,听英语磁带矫正发音,他抓住一切机会开口讲英语。“每次到英语角,我都要带上一瓶水,因为几个小时里,我要不停讲英语,跟大家什么话题都聊。”当天晚上,陈汉襄碰到几位完全不会讲中文的外国朋友,他还现场教他们念唐诗《早发白帝城》,不过旁边有人笑言:“Manning(曼宁),你的英语比普通话更好哦!”

陈汉襄的英文名叫Manning(曼宁),这个名字不是随意取的,而是跟一段友谊相关。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陈汉襄结识了来自澳大利亚的朋友曼宁,两人不仅有了书信往来,曼宁还出资邀请陈汉襄夫妇到澳大利亚游玩,那也是他第一次走出国门。“几年前曼宁去世了,我就把自己的英文名字改为曼宁,以此纪念这位好友。”陈汉襄告诉记者。#SplitPageHere#

从送儿子学英语到变身志愿者

英语角另一位“常驻嘉宾”March(玛奇),今年63岁,他参加英语角活动也有12年了。

March最初来到英语角,是为了自己上中学的儿子。因为儿子不爱学英语,听说这里有个英语角,他就硬拉着儿子一起来。“第一次只待了5分钟,儿子就闹着要回家了。”March说,那次之后,儿子再也不愿意来,但自己坚持每周来练习英语。几个月后,儿子突然主动提出要和他一起再来。

“当时,他给我定了个‘规矩’,来英语角他和他的朋友聊,我和我的朋友聊,不能在一块儿,我同意了。”March告诉记者,每周来一次英语角,父子俩的英语水平不仅突飞猛进,还认识了来自各地、各行业的不少朋友,这也彻底改变了儿子的人生。“他变得爱学习了,不仅英语成绩好了很多,各科成绩都提高不少。”后来,在英语角,有人讲起留学的故事,这让儿子萌生了到国外体验不一样的学习和生活的想法。如今,儿子在国外完成学业并留在国外工作。

“儿子出国之后,我又退休了,有一段时间感觉很孤独,也没怎么来英语角了。”March说,后来,他又重新参加英语角活动,跟各种朋友聊天,孤独感也逐渐消失。看到英语角里有人因为害羞或英文水平不高等不好意思开口,March还会主动过去跟别人聊天,把自己儿子的故事分享给别人,包括那些或许是被家长“强迫”来到这里的中小学生们,希望能够将这份正能量传递下去。

由于英文水平好,现在March还在成都玉林北路社区里担任志愿者,教那些子女在国外留学的老人们学英语,以便大家出国看望子女时能与老外交流。#SplitPageHere#

讲英语更是交流文化

来到英语角的人,年龄大的80多岁,年龄小的则只有几岁,但这并不妨碍大家之间的交流,话题可以从电影到小说,从美食到美景,从家乡到远方,从自己到名人。彼此间既有观点一致,也会有争辩发生,加入和离开都是自由的。

实际上,如今的英语角藏龙卧虎,不少人英文水平并不低,但每周依然有这么多人喜欢来到这里跟陌生人聊天。

“我最初来到这里时,本来是想要练习一下口语,但是后来发现,其实这里很有趣,可以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和有趣的故事。”在高新区一家医疗行业机构工作马克告诉记者,他每次周五下班,匆匆吃了晚饭,转两趟地铁来到川大。“曾经碰到过一个企业高管,也碰到过大学教授,大家交流了很多,很受启发。”

如今还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记者采访之时,就遇见了来自美国的游客理查森。理查森在美国从事电力工程类工作,十分喜爱旅游,在中国旅游经历超过30年。他还喜欢写作,早在7年就在外文出版社出版过一本英文版的漫游中国的指南,包括在中国如何发现好吃的路边摊等等,帮助来中国旅游的游客获得实用信息。在英语角时,他就遇见了一位同样从事电力工程的中国朋友,也遇见了同样热爱写作的一位科幻小说作家,他觉得自己从他们那里了解了更多的中国文化。

“我4年前就来过了,这次再来,依然觉得这么有趣。”虽然自称算是一位“中国通”了,但美国工程师弗雷德的中文水平很差。他告诉记者,在英语角里,中国朋友们的英语水平都特别高,交流完全不成问题,有些时候,大家还教他说中文。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家围成或大或小的圈子,几乎没有人低头盯着手机。“最近天气冷,结束得比较早,夏天的时候,甚至到接近零点都还有人在这里。”马克告诉记者,每周五晚来到这里,不带预设,总会有很多惊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66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