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病案风雨录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便宜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医院老楼

文:刘守华

年9月,北京医院迎来建院一百周年院庆。百年征程,世纪华章,医院形成了“立院为国,立医为民,立学为真”的独特品格。而其品格的确立,又离不开堪称协和“三宝”的教授、病案、图书馆。本医院一同走过百年风雨历程的“三宝”之一—协和“病案”。

若干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金会主席访华,无意中提起,上世纪三十年代自己出生在北京医院。陪同人员说,医院找找当年的出生记录。果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当年一位普通异国婴儿的出生记录,依然完好无损地保存在病案室里。病案中不仅有他出生时的基本情况,还印有纯蓝色的婴儿小脚印,甚至母亲每次哺乳时间都有详细记载。

这就是协和“病案”,记录之详细,保存之长久令人叹为观止。而数百万份病案跨越百年,更是堪称奇迹。

协和“病案”创建记

病案即病情记录,史书载,我国汉代就出现了被称为“诊籍”的完整病案。而近代病案记录,则是年西方基础医学在中国传播后开始产生的。

年,美国洛克菲勒财团出资,创办了私立北医院。建院之初,医院就堪称世界一流,令人艳羡的资金背景、严格的学生入选标准、残酷的淘汰制度、独特的教育方法……也因此从这里走出诸多引领中国医学发展的医学大家。此外,经过数十年时光积淀,协和还拥有几代人不懈努力才积累而成的数量庞大、规范完整的病案。

整齐有序的病案

建院初始,虽然协和已建立病案意识,但当时国内尚无保存管理病案的现成经验。于是,协和第一任病案室主任王贤星设计了一套“整体制”管理方法:医院内只建立一份病案,各科通用,不管病人住院、就诊多少次,所有医疗记录都集中在一份病案内,并且终身保持一个病案号。这一病案管理制度,不仅开创了中国现代病案管理制度之先河,在当时世界上也属于领先地位。医院领导提出赴美国考察病案管理的报告,当时的院长、美国医学家胡恒德(S.Houghton)说:“不是你到美国学习,而是美国要到协和学习。”

协和“病案”创建之初,即分为住院和门诊两大类。第一号住院“病案”是年1月26日接收的一位叫DannAgner的来自澳大利亚的女病人,病症是天花。第一号门诊“病案”是年7月1日接收的一位叫郑长寿的病人。除了普通患者的病案,孙中山、张学良、宋庆龄、宋美龄等历史名人的病案,至今也完好地保存在协和病案库中。

完整、周密地保存数百万册病案,绝非易事。百年风雨历程,协和“病案”饱经沧桑、历经磨难,曾几度险被销毁。

保存在牛皮纸袋里的病案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军队突然进驻协和。门诊被关闭,住院患者被迫出院,学院停课,教职员和所有学生被迫离开学校。医院的大夫们也不得不各自寻找生计。当时内科大夫钟惠澜联系了一批协和校友,医院进行改组,重新行医。而日本人关闭协和还不甘心,准备将病案全部销毁。钟惠澜知道后非常焦急,找到日本人说:不能烧!如果你们要卖的话,我们就凑钱全部买下。一天,一位日军军医找到病案室主任王贤星,直接下命令将病案销毁。王贤星冒着危险,义正词严地对日本军医进行了谴责,才使病案得以保留下来。

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经济非常困难,纸张更是缺乏。医院有人提出,可以将部分老病案送到造纸厂做原料。王贤星得知后,立刻找到院领导,坚决反对这么做,总算保住了病案。

协和“病案”体现的协和精神

几代协和人数十年贯穿始终的接续坚持,一份一份病例日积月累,才达到数百万份病案穿越百年的规模。笔者曾看过一份林巧稚大夫当年记录的英文病案,工整、详尽,条目清晰。这样的病案,在协和不计其数。而每一份病案的诞生过程,又都传递着协和独有的文化气息,渗透着老协和大夫对年轻大夫的言传身教。

林巧稚书写的病案

在协和,保证病案的原始、客观、完整、安全是件十分神圣的事。病案室至今仍设有质量控制部门,专门为上交来的病案质量把关。协和的医生训练也是从写病案开始的。写病案不仅作为医学院学生临床入门的基本功,医院对医生考评的依据。

在一般人眼里,病案就是对病情和诊治情况的简单记录。其实,病案内容包罗万象,作为一份关于病人的医疗档案资料,它既要记录疾病发生、发展、诊治的过程,也要对病人发病之前的身体情况及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记载。协和的病案概念就不是仅仅停留在“病情记录”的层面上,而是涵盖了健康记录的内容。

据介绍,当初协和采集病案采取的是延伸方式,前后都要延伸到尽可能最早和最晚。从一份记录国内最早连体人手术的典型病案,可以看到协和“病案”的独特之处:年12月,协和接诊了首例连体患者刘氏兄弟。年做了分离手术,其中一人死亡,一人存活到77岁。这份病案采集的信息既包括刘氏兄弟身穿清代服饰的少年时的照片、剪报,也有手术10年后对存活者的追踪记录,非常完整,对分析连体病例极有意义。

协和收治的我国首例“连体奇人”手术病历。

医院在建院初始,还设立了“社会服务部”,主要为确有困难的患者提供服务,同时也可以为医生提供治疗前的社会调查和治疗后的追踪随访结果。医生们遇到因生活贫困而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病人时,就会去找“社会服务部”。工作人员随后会对患者进行社会调查与家庭访问,写出对其生活状况调查的书面报告。社会服务部再根据这个报告,决定对病人的资助方式。这些调查报告,及对出院病人进行的随访调查,都要附在病人的病案后面。几十年过去,病案室依旧完整地保留着这些原始记录。在一张张发黄的纸上,仍可以清晰地辨认出这样的字迹:“……大夫优待,按八五折计算……”“……大夫免收费用……”

对病案高质量的严格要求,就使得大夫必须掌握问询患者的艺术,学会对病情细致观察,对检查结果详细记录并进行科学的归纳和分析。有一个流传在协和的故事:一批协和医学院的见习医师到妇产科实习,导师林巧稚要求每人完成10例初产妇分娩全过程的观察,并用英文写出完整的产程病案。学生们仔细观察和记录了分娩的全过程,林巧稚一份份看过后,只在一个学生的作业本上批了“Good”,其余的全部退回重做。这些学生随后加倍认真地观察、记录,结果林大夫依旧不满意。于是,这些学生找来“Good”的作业,对照之下发现,那位同学的病案记录上,只比他们多写了一句话:“产妇的额头上冒出了豆粒大的汗珠。”那时,写不好的病案会被勒令修改十几遍,年轻大夫只有对病人的情况烂熟于心,才能通过前辈们近乎完美的标准和严酷的追问。

医院老楼大厅里的林巧稚大夫的塑像

据说医院著名内科专家张孝骞大夫一直保持检查学生病案的习惯。一次查房时,他发现一位病人的病案写得不够详细,并没有马上批评负责的大夫,而是静静地坐到病床前开始问病史,并做了详细记录。这种无声的行动,一直刻在学生的记忆里。有一位教授回忆自己刚进协和时,因病案写的不合格,曾被罚“重做一年实习生”。在这一年里,她一共写了余份病案。实习大夫不仅要学会对病情进行详细记录,还要学会归纳和分析。为了“对付”导师关于病因种种可能性的提问,他们在向导师提交病案之前,都要跑到图书馆和病案室,查阅相关病例的资料和各种书籍。一位协和大夫曾写下这样的文字:“……我依旧记得病案室里的书桌和高背靠椅,协和许多教授有着自己的固定座位,他们的星期天常常在那儿度过。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那些熟悉的身影一动不动地镶在窗框里,像是一幅幅逆光的剪影……”

工作人员在整理病案

协和“病案”成绩簿

正是导师们这种近乎残酷的职业训练,才让一代又一代的协和大夫练就了过硬的本领,也才使协和积累下来数以百万质量上乘的病案。

协和人把“病案”称作“宝”,详尽的病历档案,每一册都记录了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为医学研究提供了资料和数据。在医生们遇到疑难病症需要帮助时,只要找到病案室,工作人员就会从上百万份病案中提出相关病例。上世纪60年代初,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的夫人患病,很多专家都无法确诊,最后请张孝骞大夫诊治,张大夫在没给病人做任何辅助检查的情况下,仅通过详细询问其病史和查阅相关病案,就准确地诊断出马夫人的病症,一时轰动医学界。

在医院病案室里,数以百万计的病案用牛皮纸袋封存,整齐地插放在一排排的病案架上。医院每天就诊量有六七千人次,但从浩如烟海的病案中调阅某位患者的病案,却并非难事。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归档方法,病案归档准确率达到%。而将所有病案按尾号排序并加色标区分的独特分类方法,又让工作人员调阅病案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卷。

数以百万计的病案整齐摆列在架子上

每天散落在各科室的数千份病案就是用这些旅行箱送回病案科。

协和“病案”,除了发挥“病情记录、研究身体史”的作用外,还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出社会的变迁。所以,协和“病案”是研究社会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3年,协和“病案”有一次“闪亮登场”。国际医学界普遍认为,人一生的健康状况,与最初在子宫内的发育状况密切相关,它甚至关系到一个人中老年可能会得的各种疾病。基于这种认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发起一项名为“宫内发育与老年病关系”的计划——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年至年出生的人,进行出生期和老年期身体状况的对比统计研究。有关专家到中国考察后发现,只有医院还保存着那个时间段在这里出生的婴儿病案。从3年起,这项研究的中国部分便开始在医院进行。当时从病案中找到符合条件的0多位老人,其中有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吴文藻和谢冰心的女儿吴青。邀请信发出去后,许多老人从国外、从外地回到协和参加体检。有一位老人听到工作人员给他翻译自己出生时的病案时,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因为在他两岁时母亲就去世了,没有给他留下丝毫印象。而发黄的病案中却有母亲生他时曾患妊娠高血压,右手腕还有一个腱鞘囊肿的详细记录。

有人做过统计,从“协和”出来的临床研究论文,80%以上都是在病案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有了几十例上百例实实在在的病案做支撑,这样研究出来的成果自然不容置疑。

岁月无声,往事不言。一份份的病案讲述着一桩桩往事,道出了“医乃仁术”的内涵,也展示了协和一百年来积淀下来的独特文化气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56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