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昔日繁华小镇,如今从地图上被抹去,全
据澳大利亚媒体12月27日报道,在澳大利亚一处石棉严重污染的小镇里,一位气象员成为了驻守在那里的最后一位居民。
大部分国家差不多所有的建筑都要用到石棉这一矿物材料。威特诺姆曾经是澳大利亚西部沙漠的一个繁荣小镇,靠开采石棉致富。
但随着矿业污染加重,越多越多的当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死于癌症,石棉的致命影响让这个小镇渐渐被遗弃,人们纷纷逃离。
▲如今的威特诺姆,一片荒凉
为此,当地政府拆除了清空后的房屋,并掩埋了瓦砾,试图减少污染,但昔日繁荣小镇还是沦为了一座“鬼城”,甚至这个地方最后从地图上消失了——从可查的记录中消失了。
到今年早些时候,只剩下三名顽固的居民拒绝离开,而现在只有最后留守的气象观察员马里奥·哈特曼。
网上的一段纪录片显示,马里奥·哈特曼于20世纪90年代从奥地利搬到了澳大利亚,之后一直住在威特诺姆。他来到这里的时候,上世纪60年代就关闭的煤矿早已消失,这个曾经容纳人的小镇只剩下50人了。
哈特曼一开始在当地的电力公司工作,直到电力切断;之后去当邮递员,直到无信件可送,后来他还靠猎杀袋鼠来维持生计。
▲马里奥·哈特曼如今在当地是一名气象员
如今,哈特曼是驻守在当地的一名气象员,负责记录当地天气数据发送给珀斯机场,后者以此规划飞行路线。
哈特曼每天工作20分钟,领着澳元(约合元人民币)的月薪。测量工作是每天必须的,如果他生病了或者需要离开小镇,会找其他地方的朋友临时帮忙一下。
标志严重的石棉污染导致80%在威特诺姆居住或工作过的人丧生,但哈特曼并不担心这点。
“这就像癌症,有些人会得,有些人不会。大乱子在峡谷里(老矿就在那儿),我认为只要不挖出石棉之类的东西,这个小镇就很好。”哈特曼曾对一位德国纪录片制作人说,“嗯,我喜欢这里。”
哈特曼喜欢这里的宁静,他把自己的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挂满了家人的照片。他靠屋顶太阳能板输送电力,水箱有自来水,有一个菜园,甚至还有一个自制的游泳池。
当被问及他是否有对现代文明生活的怀念时,哈特曼回答道:“嗯,没什么可怀念的。”
“我想现在这儿的房子还是太多了。如果没有石棉,这将是一个很热门的旅游景点,到处都是人……那样或许我就不会在这里了。”
然而,哈特曼承认,在威特诺姆的生活是艰难的,需要计划应对交通不便和炎热的温度。有一次他肩膀脱臼,几小时后才得到救助。
主要负责澳洲原住民事务的西澳土地部长本·怀亚特在今年早些时候,提出了在年关闭威特诺姆的法案,想赶走剩余的居民。
“威特诺姆有多名工人和居民死于与石棉有关的疾病,该地区是南半球最大的污染点。”本·怀亚特当时说,“虽然那里有珍贵的自然美景,但不幸的是,它也是致命之地。即使国家投入数十亿美元进行清理工程,该地区也不可能成为人类居住的安全之地。”
但哈特曼成功地留下了,并且之前曾发誓不走,除非政府给他足够大的回报。
“我不想离开这里,让我放弃在这里的生活方式,他们得支付给我万澳元赔偿都不止。”哈特曼之前告诉澳洲媒体。
▲哈特曼居住的威特诺姆已是废弃之城
但即使是最后一位居民,哈特曼也并非总是孤身一人,因为尽管到处张贴着警告标志,游客仍蜂拥至这座废弃小镇。
年久失修的道格假日咖啡馆、屋顶塌陷的珠宝店、废弃的汽车和房屋,以及它所坐落的贫瘠土地,都成了热门的拍照景点。
从人们发到网上的照片,可以看到有来度假的家庭,露营的朋友,还有在附近的湖里游泳的游客,有时还和他们在一起的宠物。
▲不顾警告,来这里拍照纪念的游客
许多人还分享了警告禁止进入标志的照片,但大多数照片的标题都没有提及空气中致命的污染物,或者压根就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本·怀亚特所说,空气中仍有大量的石棉,年威特诺姆煤矿关闭时,在峡谷和周围地区留下了万吨石棉渣,也就是尾矿。只要接触到一根尾矿纤维就可能丧命。
▲小镇上竖立的包括中文在内的多种语言警告标志
污染是永久性的,无论多少钱多少时间,都不可能将小镇清理到人类可以居住的程度。
对那些任何怀着好奇想去威特诺姆一探究竟的人,本·怀亚特只想说:“不要去!”
“去威特诺姆旅行是非常愚蠢的,警示标志不是让你用来装饰社交媒体主页或打卡收藏的,它们是实实在在的提醒你,到那里去生命安全将受到威胁。”
(谭晓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