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欧洲大陆移民,战后政策的布景,对
战后澳大利亚欧洲大陆移民政策出台的背景
在澳大利亚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人口数量的不足一直是困扰澳洲政府的一大难题。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经济萧条以及担心移民的竞争,澳大利亚的移民数量相对较低,移民来源也比较单一,“这些移民几乎全是英国人,是从不景气的二十年代的英国跑出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澳大利亚移民史上的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战后,澳大利亚面临加强防务以及国家重建的艰巨任务。面对本国人口自然增长的缓慢态势以及来自英国移民数量的日益减少,澳大利亚需要靠扩大移民来源来解决人口严重不足问题。于是,在尽量维持“白澳”的初衷下,将移民的来源渠道从英伦三岛扩大到欧洲大陆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政府希望通过落实国家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计划,来基本解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急需的人口问题,同时通过限制有色人种的移入来维护白人主流社会的基础。
1.国家安全需要大量人口
年8月,刚卸任的前联邦总理F.M.福德称:“澳大利亚有00多万平方英里(约合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仅有万人口。”每平方公里平均不到1人。而且,“年6月的人口普查显示,在此前14年中,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率低于1%”。因此,大量增加人口的要求,一直是公众在讨论国家问题中的一个主要话题。二战使人口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特别是澳大利亚在太平洋战争中的经历,以及战后亚洲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更使得澳大利亚认识到了增加人口的重要性,特别是增加人口以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战后亚洲民族主义运动,特别是东南亚民族解放运动的风起云涌则更强化了澳大利亚人在安全方面的忧患意识。由于人口基数较小,其自然增长预计较慢,而移民是可以在短期内使人口获得快速增加的有效手段。所以,战后早期,人口增长曾一度被视为加强防务的根本。
2.经济扩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二战中,澳大利亚本土未被占领,从而成为盟国的主要供应地之一,工业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张。战后,这些得到扩展的工业,如原料生产等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并持续了近0年之久,不断增加劳动力成为工业扩展的保障。同时,澳大利亚政府发现,为保障国家安全,必须通过工业化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实力。
因此,早在年12月,战后建设部就从劳动和国民兵役部分离出来,下设四个主要计划机构,对战后住房建设、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和一些基础设施如水利电力工程进行全面计划和安排,并大规模增加政府对社会福利事业和国家发展项目的投资,如雪山水电工程等。这些建设项目都对劳动力数量提出要求。
此外,战后澳大利亚人在战争中被压抑的消费需求重新活跃,这刺激了消费品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中西部国土正待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所有这一切都显示出澳大利亚在战后进入到一个社会发展和经济扩张的新时期,各行各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多。
外商投资的制造业,加剧了劳动力供求矛盾。年10月15日,卡尔韦尔在议会发言时指出:“澳大利亚的未来肯定依赖于人口的快速增长。防务的原因已经被提及,但也许一个更加急迫的理由是为我们正在发展的工业提供人力。我相信,我们需要比现在多20万的工人。尽力去吸引移民到澳大利亚来,这是我的任务。”可见,澳大利亚当时希望通过大规模移民来缓解经济扩张需要的迫切性。
.社会发展需要人口资源
人口是社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资源。在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存在着重要依存关系的情况下,人口过量会使社会发展负荷加重,造成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社会资源的紧缺,不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同样,人口不足不仅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对人类自身的繁衍以及人类社会的全方位发展也是不利的。相对于一个广袤的澳洲大陆来说,年时人口只有区区.9万,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移民的到来,使作为城乡之间桥梁的城郊乃至小城镇发展相对较快。这些地方更适合初来乍到的移民。这样,随着移民的持续涌入,澳洲社会就形成了中心城市规模继续扩大、中小城市(镇)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的城乡一体化局面。
4.英国移民数量无法满足需要
历史上看,澳大利亚民族是一个从英吉利民族中派生出来、以白种人为主体的新民族,具有明显的种族单一性特征和英国化特色。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澳大利亚人经常庆贺自己的国家99%是英国血统,它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民族神话的一部分。”
尽管二战给梦想着仅仅依靠母国英国就能保护自己安全的澳大利亚人敲了一记警钟,但此时的澳大利亚仍难以从具有压倒性优势的英吉利民族性质与心理特点中解脱出来。年的统计显示,澳大利亚的民族结构中89.7%为盎格鲁-凯尔特人,8.6%为欧洲人。许多人对澳大利亚公民身份的理解仅为“居住在澳大利亚的英国臣民”。年11月,卡尔韦尔仍在强调:“我希望每来一个外国移民,就有10个英国人到达。”
因为无论是兴建基础设施,还是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没有人力资源是不行的。而战后劳动力严重缺乏不仅是一个政治军事安全问题、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在此情况下,“移民被视为一个便利、没有痛苦的获取满足战后发展所需劳动力的方法”。
战后澳大利亚欧洲大陆移民政策的评价
战后新的移民政策使澳大利亚的人口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移民目标基本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移民”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确定移民来源,制订吸引移民优惠政策,主动与移民来源国接触,与之签订协议,这些都保证了移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澳洲政府努力将本国塑造成“移民的乐土”,对移民进行资助,帮助移民解决就业、住房等方面问题,制订相应政策保障移民享受社会福利。在实施欧洲大陆移民政策的过程中,澳大利亚政府并没有摆脱“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影响,东欧难民及南欧移民只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勉强被接受,欧洲以外地区的移民仍被拒之门外。但是,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澳大利亚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以适应现实的需要,这就在事实上造成了“白澳”政策的逐渐松动。
1.“国家移民”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战结束后,澳大利亚改变了战前的移民形式,由移民的自发行为转向政府行为。联邦政府意识到移民是否充足关系到国家兴衰,于是在年成立了移民部,专门解决移民问题。国家制订移民目标,调整移民政策,改变接收移民标准,与移民来源国签订协议。联邦政府支配着移民政策制订到实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国家移民”是战后初期澳大利亚移民目标基本实现的最大功臣,他左右着欧洲大陆移民政策的制订与实施过程。在意识到仅靠欧洲大陆移民还是无法满足本国需要的时候,政府又积极拓宽渠道,在制订新和实施的移民政策、实现新的移民目标的道路上继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同时,“国家移民”的做法对澳大利亚社会也有负面影响。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直接需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