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的二线城市,号称20分钟之城,还

由于公司有项目在澳大利亚,所以这几年我先后来过几回,但南澳洲的阿德莱德还是我第一次光临。

有人问,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都不错,为啥你偏偏要去经济相对落后的阿德莱德?其实我也没啥像样的理由,只是其他几座城市都去过了,不想重复去相同的地方而已。踏出机场航站楼的第一步,凉爽的新鲜空气扑面而来,彻底消除了长途奔波带来的疲惫感。

租车公司巴基特(BudgetCarRental)就在航站楼的附近,几分钟搞定了所有提车手续,开上车就走。很多人并不知道,位于澳大利亚南澳洲首府的阿德莱德,其实是中国青岛市的“姐妹城市”,也是澳大利亚经济实力排名第五大的城市。整个城市以汽车、机械、化学、纺织、炼油和电子装备等工业为主,辅以小麦、毛线、水果和畜产品出口,在澳大利亚各地来说,当地人吃喝不愁。如果按照地区人均GDP核算的话,大约相当于中国国内的二线城市水平。

据说在缔结这一特殊关系的前四五年时间,南澳洲对中国的年出口货物价值达到了22亿元,是在两者确立姐妹城市之前的三四倍之多,而这个州的人口仅仅万人,可以说是中国青岛给当地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贸易价值。正是由于之前的特殊关系,至今南澳洲,特别是阿德莱德当地人依然对中国游客非常热情。

有趣的是,这座城市有个别称——“20分钟之城”。第一次听到这个奇怪的名字时,我觉得非常可笑,原本阿德莱德(Adelaide)这个名字还是很“高端”的(以英国国王威廉四世的妻子阿德莱德公主命名),也可能是我想的有些“邪恶”了,或者误解为“只能在此忍受20分钟时间”。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

从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年,这座城市建成一直到今天,整体布局几乎一点没变。我们开车走在阿德莱德的街头,可以看到路两边是各式各样的大别墅。这些别墅房看上去簇新,其实大多数是百年历史的老宅了。

据说,那些向政府申请了历史建筑保护的别墅建筑,哪怕是稍微改动一下都必须向政府打报告申请,获得批准了之后才能搞,否则会被巨额罚款,可见这座城市对自己的爱护程度有多高!

如果你看导航地图,可以发现托伦斯河几乎把阿德莱德城一分为二,而号称澳大利亚“母亲河”的墨累河(MurrayRiver)却远在70多公里外。可是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当初阿德莱德的城市设计者为何不把城市的选址定在墨累河附近,非要选在一个名气、体量都要小很多的“小河”附近呢?

年版明信片上的阿德莱德市容风貌

听说,当年英国派驻南澳洲的总督原本是想套用英国人开发北美大陆的模式(沿密西西比河修建城市)而开发阿德莱德,也就是说想要沿着墨累河修建主要定居点,比如悉尼、墨尔本这样的大城市都是沿河口而筑,方便以贸易往来推动城市的发展。但是到了阿德莱德,这套理论就行不通。

在实际给阿德莱德选址勘测的过程中,城市总设计师威廉莱特上校发现,总督提议的位置虽然也在河口附近,但地势却非常低,每年都会发生几次海水倒灌的情况,如果仿照墨尔本和悉尼一样坚持在河口建设城市,未来一定隐患巨大。如果把建城的地址选在70多公里外的平原上则无水患之忧。

所以,莱特上校毫不客气地否定了总督大人的提议,并且放出风声,如果总督不采纳自己的提议,那就先甩脸子、再撂挑子,还不伺候你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最终总督还是屈从了上校的提议,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阿德莱德城。

阿德莱德城区的道路非常平整,界面上的车流量也不大,只是适应“右舵驾驶”确实花了些时间——刚上手时,我还是习惯性地往左侧去找反光镜,动作一大,就会碰到雨刮器,会犯新手驾驶员的毛病,幸好我们租的别克“林荫大道”带有变道辅助灯,可以省些心力。澳洲人开车都比较礼让,几乎遇不到鸣笛警示的情况,这也让我们这些右驾新手坦然了许多。

阿德莱德街头上看到的加长悍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30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